本期看點
騰訊的企鵝號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?它怎么用?
“芒種計劃”兩億元分成怎么一個分法?
在版權屢被侵犯的當下,企鵝號將如何保護原創者的權益?
騰訊企鵝平臺還在醞釀什么大招?
一.注冊
Q:用戶反饋“激活郵箱”總是收不到,這個是什么原因?怎么解決呢?
A:前幾天服務器開小差了,目前這個問題已經解決,如果再遇到類似問題,可以用郵箱帳號登錄一次,會自動引導到發送激活的頁面。前期發現用戶獲取不到郵件,就再進行注冊。此處用戶不必再次注冊,登錄om.qq.com,重新獲取激活郵件即可。
二.后臺編輯和發文
Q:蘋果系統safari瀏覽器傳組圖時為何會經常登錄失效?
A:safari比較高大上,測試MM的機器都是windows,所以沒有覆蓋到。safari的有些較低的版本會出現傳圖有問題的情況,這個已經在修復了,很快就會上線。
Q:為什么不能選擇字體大小,沒有居中居右,沒有顏色選擇,沒有下劃線?還限制標題字數,標題還不能帶符號或者字符?
A:字體目前支持黑體(粗體),我們研究了下主流資訊app的閱讀場景,左對齊閱讀效率和體驗更好,所以目前是按照左對齊來支持的。標題字數確實需要限制,太長了用戶讀不懂,畢竟是分發平臺,精簡的、好的標題有利于用戶點擊閱讀。符號字符目前對常用的是支持的,有些不常用的容易被小廣告主利用,所以做了一些限制。
Q:有時用戶在編輯圖文時會出現圖文混排的情況,比如正文居左,圖注居中,重點信息加粗、下劃線等的需求,這些需求什么時候能夠得到優化?
A:正文居左,重點信息加粗這些可以的,下劃線還不行,圖注居中我們在考慮了。
Q:上傳組圖時經常“丟圖”或者“丟文字”是怎么回事?
A:這里有誤傷,目前平臺遇到了不少壞人,他們利用平臺資源肆意發各種廣告,包括圖片廣告,所以這里我們對這些重點在清洗,有些圖片帶QQ號或者微信號的,可能被誤傷了。已經在著手優化這里,如果有圖片上傳失敗的情況可以聯系我們。
Q:上傳組圖,圖說不到100字,為什么系統也會提示超字?而且限制字數有點太少了,很多圖片故事類圖說100字寫不清楚,這個問題怎么解決?
A:我們會調整下這個字數限制,不過也不能太長,太長了也會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,畢竟還是圖片是主體內容。以iphone大屏為例,最好圖片和文字在一屏內能看全,下滑動最多也不要超過半屏。我們會觀察下這里的字數和體驗,綜合考慮放開的字數。
Q:不影響閱讀體驗又能滿足攝影師的需求的情況下,預計的字數上線大概是多少?
A:之前初略估算的是150-180字,具體我們再看看實際場景來優化。
Q:同步的微信發文,為什么部分內容會丟失,比如圖片和文字,無廣告和二維碼?
A:非常理解大家想推廣微信公號二維碼的心情,不過有一個問題,微信二維碼在我們的主要 推薦產品騰訊新聞、天天快報客戶端上,都是無法識別的,等于是一個無效的導流,我們在努力用一些其他方式幫大家導粉,比如媒體名片頁展示大家的微信公號、文章中,也歡迎大家在不影響閱讀體驗的前提下,以文字形式推廣自己的微信號。這是此前一個客戶端的策略引起的,應該已經修復了,如果還有問題,歡迎反饋給我們來跟進快速解決。
Q:為什么發出來的文章在快報上顯示無圖說呢?
A:快報客戶端對于圖片頁卡的考慮目前主要以展示圖片為主的,這塊我們也考慮下大家的意見。在訪問量最大的“快報”頁卡(我們稱之為主timeline),圖片的展示形式是沒有問題的,確保大家的內容能被正確推薦出去。但是“圖片”頻道之前更多考慮的是讀圖,這兒確實也是要聽下大家的意見。或許,我們以后專門為“攝影”開一個有圖注的頻道也不一定。因為圖片頻道目前的設計確實是以純看圖為主。
Q:圖片大小設多大合適?
A:圖片大小這個建議要兼顧下圖片效果和用戶的閱讀流量問題,平臺目前限制是5M,平臺會自動匹配不同網絡環境下的清晰度,但不建議傳超大圖片。
Q:發文后顯示的時間,能不能使用發布時間,而不是創建時間?
A:發文時間這個是有問題,我們已經在調整了;大家在發布之后刷新下,可以看到是按發布時間來展示的,后續我們加上自動刷新。
Q:發文之后不能修改,每次發現錯誤都要刪除重新發文,非常不便,能否設置發布后修改的選項?
A:關于不能發文不能修改的問題,這里有幾點原因。
1、自媒體也是媒體,就像大家的作品提交印刷了就沒法改了,所以希望大家還是認真對待,不是寫blog的態度。
2、從產品邏輯上來看,如果寫了一篇內容沒問題,但是如果有人隨隨便便修改,加點黃賭毒的內容就很不好了,所以修改后的內容需要重新進行內容審核,流程較為麻煩,推薦算法也要根據內容重新再排一次重,再推一次。改了之后基本可以肯定會直接影響到推薦效果,所以這里我們也比較慎重。
3、未來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是允許修改的,但我們確實不建議修改。
Q:在終端上傳照片以后,為什么只能選去五張照片而且不能翻頁?
A:這個我們在優化了,后期就不翻頁了,直接滾動。馬上會發布新版,會解決這個問題。
Q:有時發布文章都不知道選擇哪個分類,比如重慶一突發事件,是選擇本地,還是新聞,或者社會?
A:如果你只想本地推薦就發本地。這個確實是有誤解,不過建議選社會。新聞這個分類未來只會針對有資質的媒體開放。其實發文選擇最好的分類是按內容來分類,而不是按形式來分類,比如圖片是一種形式,但是內容可以是社會、漫畫、體育、娛樂等等。所以我們希望作者提交的時候都是根據內容來選擇分類。
三.原創和版權
Q:圖片上傳時不能自動加水印,容易被盜圖,怎么辦?
A:保護版權是必須要的,我們規劃了,后續版本加上。除了水印之外,版權保護我們也聯合新榜和平安保險推出了一系列服務。版權獨家對創作者和平臺都很重要,這個我們一直在想辦法保護創作者的利益。目前的困難在于,發現、取證不難,難的是具體維權過程。這一塊我們也一直在摸索,也在和第三方推出盡可能減少自媒體作者損失的舉措。
Q:能給我們介紹下運營時針對“原創”的具體認證保護措施么?
A:原創維權存在成本高流程長的問題,平安原創險就是想幫助大家盡可能降低成本。后續我們還會推出法律專家咨詢援助等等措施。
原創作者是我們寶貴的資源,除了水印在考慮中,我們最近在做原創媒體標識,對原創的作者文章標示保護起來,對疑似抄襲的文章,也會由機器識別出來,列給大家,方便大家舉報,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罰、處理。
原創標簽逐批放開申請具體細則
Q:“對疑似抄襲的文章也會由機器識別出來”,后臺對識別出來的文章會干涉發布嗎?
A:如果您的文章已經打上了原創標識,那么算法會把其他高相似度的文章都判斷為轉載,做不予推薦處理。對有原創標識的媒體,我們的推薦系統也會加權推薦。這個開發已經到尾聲了,大家應該很快可以在后臺分批看到申請的按鈕了。主要的產品邏輯是這樣:入駐超過30天的作者,原創文章占比超過7成的,會逐批放開申請。
Q:原創保護申請為什么要限制在30天之后?比如我今天發的圖片,忘記打LOGO了,就會有人質疑是盜圖。
A:從作者的角度上來看,主要是看用戶需求。我們做互聯網產品的經常講是用戶視角。從標題、內容、形式等角度去和用戶的閱讀興趣、品位匹配。算法需要一點時間去沉淀內容,判斷歷史文章的原創度,對是否具備原創資格進行甄別也需要一段時間,加上觀察原創度和原創能力,就需要30天以上的觀察期。
Q:我們的原創文章,是不是盡量不要同步,手動發布比較好?
A:目前我們只有對您手動發布的文章,才會打上“原創”標識,但做歷史文章是否原創的資質認定時,會綜合看所有的歷史文章。平臺是鼓勵大家手動發文的,希望大家多上后臺來看看,多和用戶接觸互動和彼此打磨:)騰訊企鵝媒體平臺不要求獨家,但是獨家首發,我們肯定會有更大的支持力度。
四.推薦和分成
Q:“系統自動推薦”的依據是什么?會推送到哪里?在哪里去找到?
A:企鵝號的推薦終端,是騰訊旗下的主要資訊產品騰訊新聞、天天快報(我們還在打通更多資源比如手騰QQ瀏覽器等),大家注冊完企鵝號,在天天快報→訂閱→更多企鵝號,騰訊新聞→關心→訂閱,都可以搜索到自己的賬號。
關于推薦,企鵝媒體平臺并不是只有快報一家推薦,騰訊新聞客戶端也會使用。如第三方監測,目前市場上最大的新聞客戶端是騰訊新聞客戶端,第三是天天快報。如果編輯手動推向新聞客戶端,那么數據量肯定要比單純在快報推薦要大。后續會擴展到騰訊旗下的大部分產品,到時數據會更大。
機器自動推薦推薦的原理,是把您的文章按照類別、關鍵詞等信息,推薦給感興趣的用戶,比如我訂閱了@XX,機器就會自動給我推,我對@XX的內容類型有興趣,機器也會自動給我推,主要的推薦場景是在快報的首頁,以及騰訊新聞的關心頁卡。
如果您的文章點擊率很高、閱讀完全率也很高、時新度的因子、評論量等數據都很好,機器就會加權推給更多人。這也是為何每篇文章推薦量都不一樣的原因。
Q:是不是手動推薦閱讀量,點擊率上去后也會影響自動推薦,提升自動推薦權重?
A:不會。
當然我們的算法也一直在優化中,如果數據一直不高,那可能我們的算法確實還需要優化,這兒可以把具體的案例提交給我們,我們負責去查和調整。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,當天的數據得第二天才能看到。
Q:“流量分成”和“原創分成”具體是怎么回事呢?什么時候能開通“流量”和“原創標簽”,標準是什么,大概分成有多少?
A:廣告分成的基本條件:
1.入駐滿30天 ,正式運營(后臺右上角狀態為“企鵝號”)
2.發文被推薦滿20篇 (文章推薦量大于0)
3.文章質量優,發文與媒體定位一致
4.無違規記錄
原創補貼的基本條件:
1.開通“流量主”
2.取得原創標簽資質
3.符合平臺扶持方向
最終收益都和閱讀量正相關。流量主是基于文章閱讀產生的所有廣告收入,100%分成。原創補貼大概會是流量主的數倍。細節請移步鏈接:
“芒種計劃”廣告分成和原創補貼啟動
Q:企鵝號和今日頭條的推薦機制是不是一樣的?
A:個性化推薦產品的大原理和算法基礎是萬變不離其宗的,都是基于用戶興趣與文章本身的匹配,基于用戶閱讀場景的理解。但在具體的算法打磨上,各家就各顯神通了,誰能更深刻地理解用戶閱讀需求、作者需求,誰就能留住用戶。大家的反饋,都會更好地幫助我們去打磨推薦算法。把好的內容,推給需要的人。此外,我們還有騰訊新聞客戶端,保持和快報、頭條的差異,堅持走高標準的原創路線,也是想給大家的內容更多的出口,更多的推薦。
Q:手機和后臺數據顯示的閱讀量不同步是怎么回事?
A:手機和后臺數據顯示的閱讀量不同步。 這個已經搞定了, 數據都以OM展示的數據為準。
Q:企鵝將來會不會也有向微信一樣的廣告植入收入?
A:會!我們有一個信念,能讓大家賺到錢的平臺,才是有生命力的平臺,我們會在平衡用戶體驗和作者收益的原則下去努力的:)
Q:我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半年多了,企鵝號剛9天,感覺企鵝的曝光推廣都非常高,一直想以企鵝號來做平臺增加微信的粉,這樣可以嗎?
A:適當的文字給自己微信號引粉,平臺允許的,文字引粉需要和內容本身相關。平臺禁止不相關的引粉和牛皮蘚小廣告。粉的概念不同,已經設置同步,公眾號可以同步企鵝號,反之不可以。
Q:運營企鵝號所得利益,會不會比運營微信公號有所損失?
A:收益的問題,看您對兩個平臺的理解了,推薦機制適合快速觸達用戶,微信的訂閱機制適合做粉絲運營。我建議,大家可以同時運營微信公眾號和企鵝號,根據兩者不同的定位來分別運營不同的內容。相比較而言,簡單地說,微信公眾號更適合建立和粉絲更緊密的聯系,但也較為封閉,企鵝媒體平臺則是有更大的開放的平臺,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主要長處在于內容的傳播。騰訊企鵝媒體平臺就是單純為媒體/自媒體服務的。我們會把新聞客戶端排名第一的新聞客戶端、第三的快報,和手機瀏覽器排名第一的QQ流量器、手機門戶中流量第一的手機騰訊網都進行開放,后結還會包括一些流量巨大的產品,包括微信里的“騰訊新聞”插件、手機QQ里的“騰訊新聞”插件等等,而企鵝媒體平臺則是接入這些終端的唯一媒體平臺。
內容和運營我們自己也在摸索,后續我們爭取定期給大家做線上集中答疑,年中也會有線下沙龍,大家不要著急。
Q:現在騰訊出了很多自媒體的平臺,能透露一下我們的發展方向嗎?
A:騰訊【并沒有】出很多自媒體平臺,實際上微信公眾號也【并不只是】自媒體平臺,微信公眾號起到連接【服務】和【用戶】的一個渠道,至于【服務】是自媒體提供,還是商家提供,還是政府提供,還是個人提供,還是媒體提供,都是用同一個連接通道。所以大家不要把微信公眾號單純理解成一個做自媒體吸粉的渠道啊,微信公眾號還是很強大的!!但微信公眾號并不只是為自媒體服務的,它的場景適用于連接用戶與服務。
但是騰訊企鵝媒體平臺就是專注于做媒體開放平臺。我們會把新聞客戶端排名第一的新聞客戶端、第三的快報,和手機瀏覽器排名第一的QQ流量器、手機門戶中流量第一的手機騰訊網都進行開放,后結還會包括一些流量巨大的產品,包括微信里的“騰訊新聞”插件、手機QQ里的“騰訊新聞”插件等等,而企鵝媒體平臺則是接入這些終端的唯一媒體平臺。
我建議,大家可以同時運營微信公眾號和企鵝號,根據兩者不同的定位來分別運營不同的內容。相比較而言,簡單地說,微信公眾號更適合建立和粉絲更緊密的聯系,但也較為封閉,企鵝媒體平臺則是有更大的開放的平臺,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主要長處在于內容的傳播。
本文鏈接:企鵝號黑板報第一期|關于企鵝號,你還有什么想問的?
轉載聲明:本站文章若無特別說明,皆為原創,轉載請注明來源:自媒體經驗分享網,謝謝!^^